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正文

学科与科研

《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我校孙云鹏副教授、陈冠益教授理论文章

2024-09-23 张孟凯 点击:[]

9月20日,《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我校经济学院孙云鹏副教授、副校长陈冠益教授理论文章《抓住能源转型机遇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文章指出,要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不断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不断探索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文章从积极探索形成生物质能多种形式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氢能技术,培育新能源未来增长极;稳步推进光伏产业,寻求新能源优势突破口;加速风能产业布局,树立新能源发展新标杆四方面进行阐释。文章建议,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拓展生物质原料来源,重新定位生物质能。抓住氢能发展新机遇,加大氢能转化与储运技术研发力度,制定氢能发展纲要与建立氢能应用基地,打造涵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发展光伏产业,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助推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陆上风电,加快推进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促进风能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报道原文如下:

抓住能源转型机遇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孙云鹏  陈冠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不断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不断探索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市要以此为契机,开辟新赛道,提升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实现能源转型,形成风、光、水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能源转型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一、积极探索形成生物质能多种形式综合利用

《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持续巩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成果,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取暖方式。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鼓励生物质能多种形式综合利用。”《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有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等多种形式利用。为此,需要优先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目前,我市已建成投产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青光垃圾综合处理厂、滨海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垃圾发电项目。要提升既有发电项目效能,同时加快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二是加快技术研发,积极拓展生物质原料来源。要积极探索利用木质纤维素等可持续再生原料,生产高品质生物燃油和燃气的技术,与世界接轨,大力拓展新型生物质原料来源,实现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三是重新定位生物质能,实现多种形式综合利用。要充分发挥生物质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的作用,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让生物质能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二、大力发展氢能技术,培育新能源未来增长极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应抓住氢能发展新机遇,将氢能作为多元化新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增长极。一是加大氢能转化与储运技术研发力度。目前氢能转化与储运技术尚不成熟。我市可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优势,将氢能转化与储运技术研发作为重点攻关课题,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通过政府牵头、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中介开展推广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实际应用以及居民最终使用,形成产业链式组织、服务与应用。二是制定氢能发展纲要与建立氢能应用基地。2022年,我国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我市应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实际,为氢能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确定发展方向。同时,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建立氢能应用基地,实行统一管理、协同创新,形成多级联动、以点带面式的氢能发展新格局。三是打造涵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市应总结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氢能在更多领域的综合应用,并带动氢能在“制、储、输、用”的全产业链上协同发展,打造区域氢能产业集群。

三、稳步推进光伏产业,寻求新能源优势突破口

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打造光伏产业集群。推动一批500千伏变电站建设,优化与唐山电网、北京电网及河北南网的联络。构建合理的220千伏电网分区,打造国内一流城市配电网。我市应依托技术优势,系统布局多区域光伏产业集群,合理引导协同式合作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引入高校、研发机构等科研组织重点突破光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光伏发电存储技术。此外,培育一批光伏企业进行试点、推广和量产,并成立专业化管理公司负责光伏产业的管理、维护与运营,通过各方协同,打造我市光伏产业集群综合体。二是助推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实施分布式光伏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场地占用。要引入分布式光伏推广绩效管理,差别化价格奖惩措施,快速扩大光伏产业发展。

四、加速风能产业布局,树立新能源发展新标杆

近年来,我市以滨海新区等为重点,积极开发陆上风电,加快推进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促进风能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风能正逐步成为我市能源转型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一是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风电发展不能各自为政,需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风机总装、下游风电场投资与运营全产业链进行统筹发展,形成优势风电产业链、风电标杆企业以及风电核心技术与竞争力。二是海上风电是未来发展重点。要积极推动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需尽快制定海上风电发展规划,从区位优势着手,加快风能产业的布局,树立新能源发展新标杆。

【作者分别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3CJY082)阶段性成果】

下一条:【喜讯】我校获批2024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