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正文

学科与科研

《天津日报》刊发经济学院吕明元教授专著书评

2020-11-18  点击:[]

11月16日,《天津日报》(读书版)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为我校经济学院吕明元教授专著《生态型产业结构研究》撰写的书评,对这部专著给予了较高评价。

《生态型产业结构研究》是吕明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比较深入、系统研究生态型产业结构的力作。

吕明元,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商业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负责人,产业经济学硕士点负责人。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称号(2017),荣获六届天津商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研),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荣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5届)、三等奖(第12届)各一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书评原文:

坚持问题导向 立足学术前沿的创新性探索

逄锦聚

建设生态型产业结构,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提升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视角对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和研究,探索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的路径,对于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明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生态型产业结构研究》,是国内第一部比较深入、系统研究生态型产业结构的力作。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本书抓住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学术界已有产业结构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对于生态型产业结构的研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而且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系统深入的研究较少。弥补已有研究的欠缺,本项目研究着力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基础。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的核心问题,转方式的首要问题就是调结构。建设生态型产业结构是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学术研究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中国,服务实践。

第二,立足学术前沿。本书创新性地提出“生态型产业结构”概念,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型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典型区域的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性的评价;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态型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浙、豫、鲁、津等地区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路径进行了区际比较;对中外工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的路径和政策性建议,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三,着力理论创新。首先,将借鉴国外相关理论、方法与中国国情结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构建了生态型产业结构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了生态型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与影响因素,在理论层面拓宽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视野。其次,将相关的生态经济理论和方法进行改造,应用于产业结构研究,构建了生态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型产业结构与其决定因素及其中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研究的整合与互补,拓展交叉学科研究领域,通过定性、定量的系统研究,形成跨学科的学术成果。

进入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和战略调整为契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进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内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待以本书为良好开端的后续研究能继续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并有新的突破和学术创新。(转自《天津日报》)

上一条:市工信局研究院来访商讨落实“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关闭